玉雕来自中国大师网 文字:大师兄写作组 摄影:玉雕大师网影视部
这就是钱文彬的微刻作品带给人的极致心灵享受。
文字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是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
中国古代文字一开始便赋予了明显的个性,其中文字雕刻最早便出现在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的卜辞之中。
篆刻边款艺术是微刻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中,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自娱自乐。
及至寿山石成为印章材料之后,寿山石的微雕艺术便开始出现。
清初杨璇、周彬都曾在寿山石雕品的花纹僻处刻以小字。
“西门薄意派”雕刻大师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丛、石缝中以极细的笔画刻上自己的姓名和制作年月,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放大镜等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
在很多微雕作品画面上常常兼有微刻诗词或文章。
好作品之所以受到人们推崇,除了微雕技法外,究其原因还在于微刻布局而又要表现出铁划银钩的书法功底。
清朝微刻大师于硕其擅长在折扇边骨上进行微刻,能在指宽的扇骨刻三十行字,且无一败笔,笔笔有帖气。
现代雕刻家因受竹子本身材质的限制,已极少在竹子上微刻如此小的文字。
随着巴林石在上世纪后期异军突起,继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之后又是一个名冠天下的印石品种,在微雕创作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巴林石微雕魄力在于,分毫之中创作出了如诗如画的大千世界,将古今名篇诗词刻于方寸之间,内涵和境界却又不同,同样可以展示大手笔、大气魄,字体如行云流水,且端庄秀丽、飘逸灵动,给欣赏者一种神奇莫测不可思议的感觉。
钱文彬的巴林石“案头摩崖石刻”巧选巴林石本身固有的美妙的纹理、绚丽的色彩,与千姿百态的形状,以相应的诗文并书法刻之,赋诗情画意于不解的石上,遂使片石生辉,如诗如画。
钱文彬把中国历史各个时期文化精华,都可以在巴林石上尽情展示,亦能表现的淋漓尽致。
想要做到书法和刀法笔意达到完美的统一不是易事。
首先,石材质地要求绝对精纯,容不得有半点砂格和半丝裂纹,因为半个砂点就可能破坏了一个精细画面或十多个汉字。
其次,创作者要有特别精熟的书法和国画功底,有时眼力已不敷其用,只能凭“意念”和运笔走势去雕刻。
而且,创作时要进入高超的艺术境界,聚精会神,屏息凝神,把训练有素的美感,倾注于刀下。运刀要稳、准、狠,微雕的刀即是笔,功力不足,因微失控,都会刀不达意。
真功夫在刀外、石外,它取决于作者的气度、品格深厚艺术修养,一件作品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诸多因素,通过作者的心于手于刀熔铸到作品中去。
编辑:张静
登陆中国玉雕大师网,了解玉雕大师,欣赏大师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