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了一篇紫砂无官窑的头条文章,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有人提出明清时有宫廷出面向宜兴当地的民间作坊或匠人订购紫砂壶,这样的紫砂壶就可以落款“御制”或“大明xx年制”,“大清xx年制”等官款,不说有没有这样的事,如果这是猜想,那这样的猜想似乎很合理,但也很扯蛋,有没有当时文献的记载先不说,如果有这种事情发生的话,当地宜兴一定会留下痕迹,起码在民间一定会流传这样的故事,因为,这样的好事绝对当时来讲算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岂能不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宜兴紫砂在清代乾隆时期,在民间流行着这样两句话:宫中艳藏大彬壶,海外外竞求鸣远碟”,证明了当时作为民间工艺的紫砂壶确实受到了宫廷的重视和海内外巿场的欢迎,尤其是日本巿场。在国内,当时出现了广大士大夫知识阶层,对品茗有了更高的认识,喝茶从单单的解渴到坐下来品茗、待客、成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形式,不光是对茶叶,对水有了一定的要求,对茶具也赋予了更多审美上的诉求,故形成了一股紫砂壶热,成为富裕阶层的案头必备的陈设,也上升为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
但始终没有像景德镇瓷器一样,紫砂艺术一直没有被皇室重视,现在故宫有一件实物,即是时大彬款的方壶,宫廷造办处在壶身上上了几百道生漆,用惕红的装饰方法予以装饰,作为陈设器收藏于宫中一直传世到现在。到目前为止,故宫并没有发现从清室留下来任何一件带官窑款的紫砂器,绝大多数是明清时期的名人壶,或者印有堂名款的紫砂器,很多是后来向社会征集过来的,所以,没有必要在紫砂有没有官窑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世上根本就没有本朝本款的官窑紫砂器。
景德镇在元末明初就有官办机构管理窑厂,到永宣的时候设立了官方机构专门订制宫廷瓷器,后来干脆就专门设立了御窑厂,由皇室(官方)投资,一度还派督窑官,不惜工本制造瓷器,但宜兴就没有这样的幸运,宜兴紫砂一直是民间工艺,根本没有受到皇室或官方的重视,即使紫砂壶受到皇帝及士夫文人的喜爱,朝廷根本就没有下决心在宜兴设置御窑厂,所以,现在发现的一些带官窑款的紫砂器基本是后代(主要是民国时期)的臆造品。但国宝帮们只认款不认事实,强调可能是宫廷直接向宜兴工匠订制时落的官窑款,这十分可笑,民间制造的东西可以落纪年款但绝不允许落官款,为什么呢?因为不符合朝廷的体例,如果是江苏官僚进贡朝廷的话,更应该有相关文献的记载,可惜的是现有可资的文献中没有找到一丝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