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技巧网

从3000万的市价到屠宰场,揭秘“藏獒神话”背后的人性贪婪。

10-13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2012年,藏獒曾一度成为引人瞩目的珍贵宠物,拥有着天价标签。在当年的北方藏獒博览会上,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犬种展现出其超乎想象的市场价值。有人竟然以三千万元天价购得一只藏獒,而中国藏獒俱乐部主席更是高价四千万元出售自家培育的藏獒。这种价格对比如今的北京房价,简直匪夷所思,然而,十年前,这竟然是一个普通狗的售价。



不过,藏獒的辉煌时刻仅仅持续了短短一年,如今它已经沦为无人问津的宠物。那么,为何这个来自西藏高原的神犬曾被塑造成奢侈品,如今却频繁陷入流浪和狗肉馆的命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揭示藏獒是如何被打造成天价宠物的,并探讨其遭遇的命运挫折。



要提及藏獒,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可能是多地曝光的藏獒咬人事件。尽管这个品种被描述为“凶猛无比但十分忠心”的犬类,却在安徽阜阳出现过恶性事件,一只藏獒将主人咬伤,甚至连咬伤四人。又或者在云南文山,一只藏獒咬住女主人的脸,拖行她在地上,血流成河,即使人们怎么努力,也无法放开它的牙齿。这样的新闻在国内屡见不鲜,有些藏獒袭人事件甚至需要警察出动,最终只能选择不得已将狗击毙才能制止暴力。然而,作为藏区牧民的护卫,这种被誉为“猛兽”的犬类,却在内地成为家庭宠物,这个现象实在令人费解。这个故事的关键在于一个字——“利”。只有需求存在,供给才会产生,这些商人将藏獒带到内地,希望通过它们致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除西藏外几乎没有藏獒的存在,对这种狗的了解非常有限。最早对藏獒养殖产生需求的地方实际上是台湾,由台湾著名男演员张佩华带动的“藏獒热”掀起了第一波藏獒狂潮。张佩华因儿时酷爱养狗,而在访问美国后对藏獒一见钟情,不惜花费了相当一部分电视剧片酬购得一只藏獒。他回到台湾后,将这只“宝贝”携至各大社交场合,引发了一阵藏獒风潮。但由于价格昂贵,这些藏獒成为有钱人炫耀身份的象征。然而,当时的藏獒只能进口,加之养育一只藏獒的费用不菲,再加上运输成本,使得购买纯种藏獒变得昂贵。因此,一些商人看准商机,试图从西藏直接购买纯种藏獒并在台湾出售。不过,藏獒在藏区被视为神圣的动物,被藏民看作活佛的坐骑,因此他们不愿将其当做商品出售,这让想要转卖藏獒的商人束手无策。但这并没有让他们退缩,他们找到了河北一位犬类养殖专家,希望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获得纯种藏獒。这位专家设法用物资与藏民交换,并成功带回32只藏獒。在自留了5只藏獒后,这位专家将剩余的藏獒交给了台湾的狗商。然而,这位专家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个时代,一只藏獒卖到台湾的价格可以高达7000元,这让养殖藏獒的梦想看上去成为了暴富的契机。因此,他用自留的藏獒开始专业养殖藏獒,希望通过这一行业赚取财富。但随着90年代两岸关系的紧张,大陆禁止向台湾出口藏獒,再加上多地颁布了禁止养殖大型犬和烈犬的名单,藏獒也被列入其中。因此,这位专家希望在内地销售藏獒的计划几乎成了泡影。为了增加藏獒的知名度和接受度,这位专家向电视台求助,将自己进入藏区寻找藏獒的故事渲染成一部拯救藏獒的冒险传奇,同时将藏獒形容为国内稀缺的犬种,拉开了藏獒的首波炒作。



这一举动让他迅速成为大众眼中的救狗英雄,同时也引领了藏獒在大陆的风潮。这时,他出售的藏獒已经达到万元级别的价格,而且几年内价格还在不断翻番。不过,当时藏獒养殖也没有形成规模,这个行业发展较为有限。但五年后,真正创造“天价藏獒”的人现身,他就是国家田径教练马俊仁,这位教练曾培养出中国首批女子田径冠军。然而,由于被曝出强制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和性侵等丑闻,马俊仁被迫退出国家队教练组,转而涉足养殖藏獒的行业。过去,他因运动员的出色表现而嚣张自信,毫不掩饰地宣称他的藏獒“一獒战三虎,三獒沉航母,五獒斗上帝,十獒创世纪”。这种过于夸张并带有些许土气的宣传语言竟然让他事业顺风顺水。此外,他深知官方机构和平台在国内更具权威性,因此他在养殖藏獒的同时,还担任中国藏獒俱乐部主席,制定了一整套评判藏獒品相的标准,将养殖藏獒分级。此时,藏獒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万元,名列前茅的藏獒甚至以百万乃至千万的价格售出,吸引越来越多有钱人的兴趣。马俊仁举办的北方藏獒博览会更是提升了藏獒的价格,那时出售的藏獒包括他自己培育的“高血统”藏獒,这样的狗未必真的卖得出去,但它们已经成为他藏獒“昂贵”、“高档”的“人设”的一部分。马俊仁的一系列操作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藏獒再次走入大众视野。然而,这一时期仅持续短暂,恰逢“反腐倡廉的八项政策”在国家发布,让许多有能力购买高价藏獒的腐败分子不敢轻举妄动,市场也逐渐饱和,藏獒的价格开始急剧下跌,甚至回到了90年代的水平。



需求下降,再加上高昂的养殖成本,多地的藏獒场开始倒闭。到了2013年,全国多地再次完善并严格执行大型犬和烈性犬的禁养名录,藏獒等大型狗类直接无法进入城区。这是国内“藏獒热”彻底消退的标志,也标志着国内古往今来最离谱的一次宠物炒作的终结。从神坛跌落的藏獒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这段疯狂炒作之后,国内繁殖的藏獒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像马俊仁这样的头部从业者赚得盆满钵满,满载而归,而基层规模较小的狗场只能抽身离开。那些剩下的藏獒应该何去何从呢?选择最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放生。



然而,放养藏獒远非易事。作为原本生活在高原的猎犬,许多藏獒无法适应低海拔的环境,很多藏獒开始依赖药物维持生存。由于藏獒的性格与天性,它们并不容易被驯化。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关于全球犬类智商的研究报告,藏獒属于智商较低的犬类,眼神也不太友好,很难学会各种指令和理解界限。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藏獒攻击人的事件频频发生。所以,对于那些在藏獒失控事件中有过嫌疑,主人选择将它们关进铁笼的行为,实际上可以理解。然而,这些藏獒又变得可怜,它们在铁笼内度过了几十年,无法自由行动,生活充满了煎熬。而那些因为养殖成本过高而不愿再养藏獒的人,他们的藏獒不是被遗弃,就是直接送去狗肉馆,从“犬之骄子”变成了桌上的食材。这都是盲目跟风的恶果,人类往往只关心自身,而对动物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放养藏獒还给青藏地区带来了极大的生态影响,流浪藏獒危害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甚至导致老弱妇孺不敢外出,藏獒伤人事件屡见不鲜。



在内地出售的藏獒也面临着困境。这些狗原本生活在高原,而现在却被送到低海拔地区,许多无法适应新环境,不得不依赖药物。此外,由于其天性,藏獒不容易驯服。然而,有些藏獒是温和的,但因为嫌疑咬人而被主人关在铁笼中,这让人不禁感到痛心。此外,由于藏獒的性格不易被驯化,很多藏獒变得非常可怜,它们可能因此被关在铁笼内,过上了几十年的苦日子,无法自由行动。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因为养殖成本太高而不愿再养藏獒的人,也面临选择,把藏獒要么遗弃,要么直接送到狗肉馆。这些因盲目跟风引发的恶果,让人类忽视了动物的命运,令人深感痛心。



不要盲目追求炒作,不要跟风炒作,让我们警醒于各种恶意营销。理性消费,不要轻易让自己的钱包受损,也不要让我们的盲从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所以,通过天价藏獒事件,我们应当警觉于各种恶意营销,理性消费,拒绝盲目跟风,以免经济和道德双重受损,也避免更严重的恶果。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宠物猫领养

阿富汗猎犬